top of page

【在開發的路上】EP4 | AI 帶來的人為波瀾

前言


  正職上最近協助Unreal Plugin的開發,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,輕鬆不少。過程中,難易度的門檻掌握得比較比之前精準,維持在需要投入約3成內的時間研究。下班陸續接觸了些AI工具,改天在分享一下心得…進正題~


AI工具對組織的影響


  自GPT問世後,各式AI工具推出。不管是產圖、問答、模型生成….等。以至於每天能看到大量AI教學與內容。不禁讓我思考,這樣的趨勢發展至今對我的生活產生哪些改變。捫心自問,我不屬於非常狂熱的AI使用者。頂多在「略有接觸」的族群中。當市場熱衷於討論「AI能做什麼」的同時,這篇更關注「人們如何反應」的面向。


  分別從「企業」與「個人」兩個不同層切入(以下都是自生的經驗與看法份):


企業 :


  簡單說明一下正職的公司背景。我的正職在間一個中型人數規模企業( 200人以內 )擔任RD(Research and Development,「研發工程師」),重心在於開發商用的多媒體工具。整體職位分布我認為是全面的,大概包含客服、行銷、產品開發( PM、TA、RD )、行政,甚至還有獨立的前期的技術開發團隊。


   繼GPT與Midjoury問世後,市場一片火熱話題圍繞著各式應用。組織內「非常召集」,聚集各階組轉,展開一系列的調查與討論,聚焦在「面對AI浪潮,產品策略應該怎麼因應。過程陸陸續續,進行約一個月的激辯。此浩大的策略討論,從我個人的工作職位上,沒有立即產生風雲變色般的轉變。


  隨後,根據討論眾人的共識,調動了前期的研究團隊和少部分RD,被指派投入與「深度學習」相關的開發專案。

  在次突如其來的事件下,體感上,看見組織內部做出靈機的反應,好好地審視與檢討AI關聯的技術現況與產品走定位。與此同時,更讓我感覺到一種矛盾。這讓我聯想到,過去我曾被「組織愈大,效率越低 」的觀念困惑,粗淺的理解停留在「階層式管理,導致溝通效率低 」、「成本與利潤規模考量」..等因素,我不否認這些解釋的正確性,反而激起我向下挖掘,渴望找到更多inside。


下面是我反覆釐清快慢體驗不一致的原因。


  由上而下感受到策略快速調整,讓組織產生ㄧ種「we are do simething」錯覺。我自己是肯定上層階級在AI逆襲下的快速反應,相反的,也突顯出在其他問題上顯然不夠積極。

  總體來說,策略的調整僅是用戶感受到變化的第一步,距離客戶感受到改變還得經過數個環節,技術研究、專案成立、實際開發…等等。精準的傳遞用戶體驗得靠時間與經驗打造。這讓我連想小時候進行逐一傳遞一個消息的小遊戲(不知道有沒有統一的名稱?)。

  當節點越多,傳遞所需的時間自然提高。而每個節點都有面臨的困境,大幅優化並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。快速做出應對能帶來的效益有限,應該重視每個節點本身與協作上的問題,隨著組織變大,部門間如何協作顯得更為重要。

  有趣在於,遵循過去的流程並小幅度調整應應該是多數企業的選項。

  單靠檢討會議僅是杯水車薪,一切建立在上下間能有好的培養好的溝通環境與氣氛,在任何關係間都是如此。( 經常在老闆向下就卡住,沒人敢檢討、要求老闆 )。


個人:

  起出腦中浮現的問題是「多少人認為AI與自己有關,並付出行動?」,於是開始觀察身邊能接觸到各行各業。跟身邊同事、朋友聊過後,觀察到非「工作上有必要需求」,多數人不太會主動使用GPT…等AI工具,現在AI能解決的問題受限在數位勞動上,面對實體勞動、服務性質的工作,AI實際應用的案例與解決成效有限。就算數位內容製作相關工作者,在講求效率的專業分工下,有時礙於工作規定與製作習慣上的陋習,也難以向前邁進。


回顧: 豐盛與稀缺的轉變


    標題源自於我很喜歡的科技趨勢分析《科技導讀》的其中一篇的標題。講述過去一項一項新科技是在什麼的脈絡下發展;儘管每一項科技蓬勃發展的時機點不同,卻能觀察出,新科技都在依循著市場上「豐盛」、「稀缺」的資源間之間出現。


  最近市場「豐盛」於數位內容與短影音的竄升,而「稀缺」的資源則著重實體資源上的不足,例如:人力、房屋、糧食..等。人類社會的重要議題的重心可以明顯感覺偏向「現實」,上一個時期發展的重點卻發剛好成為最佳的避風港。


  最近與朋友討論到就業相關的話題,內容著重在未來的工作規劃。在AI侵襲知識型勞動的相關工作行業,影響最大。實體機器人的普及化,看起來會是中長遠才有機會達到的目標。傳統勞務型的工作對我來說蠻有吸引力的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【在開發的路上 EP11】 | 產品策略與網路效應

前言 2月國際書展, 偶然看到天下的展區看到《網路效應》。 憑藉著微薄的記憶努力地回憶在《曼報》某一期看到的內容, 一轉眼三分鐘過去,只想起與”動態”兩個關鍵字( 應該是整電子報的一小段… 於是,立馬拿到結帳區結帳 ! Anyway,...

 
 
【在開發的路上EP10】 | 關於Copilot 與 AI原生的工具

從 2022 年開始,我們看到了大量的「生成式 AI」工具的出現。 網絡上開始出現各種生成式的服務,包括文字、圖片、模型和影片等。 自己接觸過 Stable Diffuse、Chat-GPT 和 Midjoury 等工具。 在看到 Sora...

 
 
【在開發的路上】EP8 | 一人公司的收穫與方向調整

一人公司的精神 印象中,常再網路或媒體看見「一人公司」的字詞,經常只有簡短說明,覺得不夠深刻。於是開始閱讀《一人公司》的中文版。 全書圍繞「質疑成長,及更多」的核心精神下,說明為什麼應該要以「小而美」的公司為目標。 其中, 有兩個印象深刻的重點 :...

 
 
bottom of page